GPS追蹤器

追蹤器

追蹤器

(電視通稿•國內•社會)(新春走基層)從“安全艙”到“地下

GPS

”——探訪煤礦內的安全設施(9’15”) 正文: 【解說】農歷大年三十,記者來到汾西礦業集團柳灣煤礦與這裏的煤礦工人一起下礦井,記錄他們的生產場景和內心感受。 柳灣煤礦是一座年產400萬噸煤炭的現代化礦井,擁有5029名職工,固定資產總額為4.87億元。 在經過打卡、宣誓等多道嚴格程序之後,記者7:40許坐上“猴車”,緩緩向井下200米深處的綜採作業面下降。10米、20米、30米……“猴車”十分像旋轉木馬,但更簡易,座位只比自行車座大一點點。因為猴車的使用,工人們下井和出井比以前輕松了許多,特別是上坡和下坡的時候。 10多分鐘後,記者改乘小火車繼續行駛。行駛過程中,礦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,柳灣煤礦是國家級安全礦井,井下很安全,大巷每隔1米就有一個拱形的鋼筋支護,表面都進行了噴漿處理,作業巷道裏的支護更加先進,很安全。 大約40多分鐘後,記者再次換乘猴車,然後步行半個多小時,記者首先來到了井下的“安全艙”,安全艙又稱“避難硐室”,記者看到,裏面整齊擺放著緊急情況下使用的安全物資,如幹糧、水、氧氣瓶、幹燥劑等。 【同期】柳灣煤礦安全礦長 李平 我們這個救生避難硐室,永久避難硐室,這個避難硐室可以容納現場作業人員一百多人,井下一旦發生事故以後,可以容納一百人在這裏邊能生存96小時的這麼一個空間,這個永久避難硐裏邊有醫療救護器材,有氧氣自供設施,還有清水自救的,還有食品飲料可以容納一百人在裏邊可以呆四天的時間,並且這裏邊還配備了一百人的自救器和礦燈,這個就是目前井下最先進的一種礦用自救器。 【解說】除了永久避難硐室,井下現在還配備有臨時的移動式救生艙,與永久避難洞室的性質一樣,移動式救生艙可容納八名避險人員在井下生存四天。 隨後,記者來到了綜採一隊的工作面,現場密密麻麻的液壓支架、護幫板等防護設備幾乎佔滿了全部空間,過道僅能容納一人通行,許多地方必須彎著腰才能通過。 工人們告訴記者,整個工作面長度有180多米。只見割煤機正在煤層上快速切割,煤塊紛紛落下,發出巨大的響聲,盡管聲音聽起來很嚇人,但實際上卻很安全。 【同期】柳灣煤礦安全礦長 李平 這個就是井下的廣播通訊係統,再一個我身上帶的這個,是我們現在的人員定位係統,人員定位係統,一個是人員定位,不管我在井下什麼位置,調度室都知道我在哪個地方,一旦有問題的時候,這個東西可以發出自救,再一個調度室要找我的時候,可能其它通訊係統不完善的時候,他可以拿調度室的電腦呼叫我,這還有個呼叫係統。(是不是相當于GPS?)對。 【同期】礦工 閆生明 綜採是液壓支架,不存在人工換頂,支架拉,非常安全,比前三十年變化太大了,只要我們每人不違章操作,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。 【解說】現在柳灣煤礦井下,人員定位係統、清水施救係統、通風係統、通訊係統、移動救生艙等各種安全設施一應俱全,每個帶班班長還配發了防暴手機,可以隨時和井上保持聯係。 【同期】柳灣煤礦礦長 弓乃照 柳灣這幾年對安全設備設施的投入非常重視,每年不管什麼費用,安全設施(費用)是必保的,設備設施可以說是最新的,以科技支撐設備設施的保障,保障安全生產,來提效減員,工作面機械化程度高了,人減少了,更安全了。 【解說】弓乃照說,不僅井下安全設施健全了,全礦人員的安全意識也轉變了,以前大家認為礦難是不可避免的,但現在都認識到礦難是可防可控的,柳灣煤礦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重大生產事故。 新華社記者武敵、呂夢琦、徐偉山西呂梁報道。(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67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